全部評論: 0條
藝家人設計師——呂嘉純
學識會改變一個人的狀態(tài),對待事物不再只有普通的感官,慢慢地會融入專業(yè)的視覺和分析,例如學音樂,身邊的每一個動靜或許就是音符,學新聞,周圍的事物或許都是一條消息,而學設計,生活中的物品也許都不是那么常規(guī)了,你會去發(fā)現(xiàn)它的好,也會去尋找它的痛點,去借鑒,也會去改良。對呂嘉純來說,這也是自己進入生活工作室后最大的蛻變,對待生活中的物品就會不太一樣,會從一個新的視角去觀察它,然后也會將它和周圍的物品和環(huán)境相互聯(lián)系。
作品:“圓角尺子”
為何選擇生活工作室,在嘉純眼中,這是一個不會束縛自己的地方,她喜歡自由、實際的設計,生活工作室做的產(chǎn)品遍布日常的每一項事物,設計的范圍比較廣,這就很適合自己的喜好。
16年剛進入設計工作室后,除了微信后臺編輯還有參與一些課程項目以及老師和企業(yè)合作的項目。嘉純告訴我們,自己在大一大二是比較少接觸實際項目的,學的都是比較基礎的內(nèi)容,想的方案都會比較不切合實際,想到什么就會奔著這個目標去實現(xiàn)出來,但會比較少去考慮別的因素,往往做出來的東西問題會比較多。在工作室學習之后除了有想法會去完成,你還會考慮其他,做出來的作品也相對比較成熟和完整,實現(xiàn)性也比較強,而且出發(fā)點也不會像大一大二那么幼稚。以前的東西都比較主觀,做出來之后和別人介紹,別人都很難去理解你的產(chǎn)品,生活工作室都會從人本角度出發(fā),做出自然的產(chǎn)品,跟別人介紹起來也比較通俗易懂。
作品:“最后一碟”
一個設計師要發(fā)光發(fā)亮,離不開一個優(yōu)秀的平臺,生活工作室就是嘉純真正跨上設計之路的平臺。在這個環(huán)境里,她斬獲了2017 K-Design Award、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、2017紅星原創(chuàng)獎、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工業(yè)設計大賽、泰達杯等獎項。除了設計能力的提升,還有團隊的力量也深深影響著她。聊天中她也提到了自己的欣賞的學生作品,程碧亮做的一把以工業(yè)廢棄鋼筋做的椅子,形式感特別震撼。優(yōu)秀的自己加之優(yōu)秀的環(huán)境,我們有理由相信,嘉純的設計之旅并不枯燥。
聊起自己參與的作品,嘉純最喜歡的還是圓角尺子,看起來簡單的結(jié)構(gòu)其實在設計制作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?!拔覀冊跊Q定尺子材料的時候花了挺多功夫,本來想把尺子做成很柔軟很安全的學習用品,一開始是想從材料上解決問題,但是這樣使用起來就比較不方便,所以后面還是用了比較硬的材料,噴上塑感漆使其變得柔軟,但是在使用上還是造成不便,因為不是透明的尺子,最后接受了老師和一些前輩的建議,就改成了現(xiàn)在的狀態(tài),彩色透明亞克力?!奔渭冋f。
作品:“波浪本子”
除了團隊作品,嘉純也有自己的小思想,小作品。她個人風格偏向設計生活類的家居用品,作品比較簡潔自然。擁有美術基礎的她,在設計中會潛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審美,平常也會關注歐美和荷蘭的設計。她告訴我們,之前有擔任工作室工作號的編輯,定期會推送一些優(yōu)秀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文章,不同國家,不同設計風格都有接觸過,自己就挺喜歡荷蘭的設計。歐洲和日本是兩種不一樣的設計風格,日本的設計給人平淡的感覺,很難察覺到設計師的用意,但是使用起來比較順暢,而歐洲的設計外觀比較吸引人。一種是在使用上,一種是在外觀上,兩個不同的設計都是她喜歡的。
抄襲在設計界很普遍,結(jié)構(gòu)簡單的作品往往都是被抄襲的重災區(qū),學生時代的她們認為這幸也不幸著,被抄襲是一件很不幸的事,但是能被抄襲一定程度上說明作品還是很優(yōu)秀。要當一個優(yōu)秀的人需要不斷地成長,面臨畢業(yè),嘉純向往著深圳,我們也祝愿她未來的設計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。
文章為藝家人原創(chuàng)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